落实好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主体责任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24 10:54:13
“大思政课”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完善和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实效,以思政小课堂联动社会大课堂,以学校小课堂教学联动社会大资源平台,以学校思政课教师为主体联动其他教育主体,从而形成“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育人新格局,这是思政教育的创新之举。然而高校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同心圆式“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绝非一师一课堂就能完成,这需要多元主体、多元单位(机构)、多元资源、多维时空教学等多元要素协同一致、参与融合才能成就,才能营造高校思政育人的新环境。
以学校的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搭建大思政课框架。高校内部应加强对思政课的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应建立健全思政课的教学管理机构和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为思政课的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大力推进思政课数字化建设,利用数字化技术聚合资源,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政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教学提供教学素材等海量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开发在线示范课程库,建立媒体宣传矩阵,打造“云上大思政课”平台,为大学生构建一个网络化、可视化、便捷化的“大思政课”学习平台。同时,学校还应加强与其他学科和部门的协同配合,开发和利用以教材内容为主、挖掘校内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或实践教学的多元资源,深入探讨和研究其他专业和其他课程思政要素,形成课程思政研究热点,努力在学校内部形成思政课的合力效应。
用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担当提高教育质量。思政课堂是思政教育的第一课堂,思政教师是讲好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的关键力量。他们应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够准确把握党的教育方针和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特点,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同时,思政课教师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担当,积极投身到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这是思政教育对每一位思政教师的要求,也是高校强抓、讲好大思政课的发力点和出发点。
另外,思政教师也要不断创新优化教育方法和模式,实现以思政课堂与参观考察现实教学或沉浸式虚拟教学相结合的多维时空思政课教学模式,以线上线下或同课异构的方式服务于多维时空思政教学,在时空纵向维度上以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还原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达到“大思政课”教学跨时空的实效性,在时空横向维度上实现课堂、校园、社会等多维空间相互协同的育人格局,形成覆盖课堂、校园、社会,“点线面”一体的思政大课堂,汇聚全社会育人合力,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形成启智润心的育人整体氛围。
以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体作用推动“大思政课”走深走实。学生是思政课的主体,他们的积极参与和主体作用对于讲好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至关重要。学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方向,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学校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元化的思政课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与其他高校进行校校互动启发思维,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创造力。
总之,讲好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的主体责任需要学校的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担当、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体作用共同承担。只有各方面齐心协力、形成合力,才能推动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才能促进各级各类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思政课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信心底气更足,广大青少年学生“四个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奋发昂扬,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纪检监察处 组稿)